,

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北方基地(一期)

4957
作者最后一次修改是在 25/03/2021 - 08:26
  • 建筑类型 : 低于28米办公楼
  • 建设年份 : 2013
  • 交付年份 : 2015
  • 地址1-街道 : 东丽湖度假区智景东道以北,丽湖环路以南 300309 天津市, 中国
  • 气候区 : [Df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 楼面净面积 : 143 290 m2
  • 建设/改造费用 : 177 216 000 ¥
  • 户/工位数工位 : 3 500 工位
  • 费用/m2 : 1236.76 ¥/ m 2

认证 :

  • 一次能源需求
    470.76 kWhpe/m2.年
    (计算方法(相关国家) : 一次能源需求 )
能源消耗
经济型建筑建筑物
< 50A
A
51 à 90B
B
91 à 150C
C
151 à 230D
D
231 à 330E
E
331 à 450F
F
> 450G
G
能源密集型建筑

国网客服中心位于天津市东丽湖度假区智景东道以北,丽湖环路以南,总面积达27.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2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11.54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74万平方米,容积率1.05,项目绿地面积6.17万平方米,绿化率41.1%,是集生产、办公、生活为一体的大型园区。项目秉持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的宗旨,将智慧健康、舒适宜人的理念贯穿于从规划设计到建筑施工再到项目运营的全过程当中,旨在津城打造一座技术融于自然、科技融于建筑的综合性生态办公园区。

园区内主要建筑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为主,运行监控中心局部楼面屋面、公共服务楼二体育馆、呼叫中心、运营监控中心、公共服务楼一之间的钢连廊等部位采用钢结构。园区整体功能以办公为主,同时配套多种生活服务功能,承载了集中式呼叫中心、互动网络服务、商务拓展等全业务人员的全部生产、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停车、物业管理等综合性服务。共包括运行监控中心、呼叫中心、生产区服务中心、生活区服务中心、换班宿舍等10栋楼宇,由北向南分为两个分区,北区为生产办公区;南区为辅助区。

为打造新城市、新标杆项目,国网客服中心以绿色建筑先进理念为先导,结合项目所处地区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场地周边现有情况,提出了打造“绿色生态园区、绿色能源园区、绿色服务园区、绿色智慧园区”的四大理念。为国网客服中心北方基地(一期)项目引入多项现代建筑技术、各类新型建材与部品,共采用40余项绿建科技,从生态、经济、能源三方面,为园区内员工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科技型办公园区;并集成数项管理运营体系,形成一套适宜当地生态规律、满足员工身心需求的现代办公园区运营模式。迄今为止,本项目凭借其超越一般办公项目的优秀性能荣获多项奖项,包括第四届APEC能源智慧社区(ESCI)最佳实践奖银奖、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中国绿色建筑装饰示范工程(三星)以及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营标识证书,成为绿色办公建筑领域内的先锋典范之作。

参与方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email protected]

     http://www.sgcc.com.cn/

    作为建设单位,公司始终主导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各环节,合理平衡环境友好性与经济效益,总体协调咨询公司、设计院、施工单位与物业管理单位,保障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有效落实、高效利用、长效运维。

    天津住宅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email protected]

     http://www.sarb-jk.com/

    作为建筑咨询服务公司,公司通过分析项目建设理念、场地环境特点与建筑功能需求,提出专业、合理、具体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建议,确定各项量化指标与细化策略,从各个方面综合保障了建筑的绿色可持续特性。

环保理念和可持续方法

本项目作为融合绿色、生态、创新理念的实践平台,本着建设绿色宜居型园区的原则,采用了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在节地、节材、节能、节水等方面,均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发展目标。本项目于建筑设计之初就进行了结构优化,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同时在建造过程中,优先选用本地建材,减少运输过程的碳排放量。同时大力推动绿色施工,有效降低了建造过程中的钢筋损耗量和混凝土砂浆的损耗量。此外,项目以节能减碳、生态可持续为出发点,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能光伏发电,发电量占整个园区总用电量的4.33%,太阳能热水能保证100%的热水供应,地源热泵系统的产热量占园区总用热量的65.98%,产冷量占园区总用冷量的82.84%,大大减少电能消耗,减少碳排放量。施工过程中同时采用节能施工用具,对作业区、生活区、办公区的用电量进行分别计量,设定用电量指标,严格把控用电量不超过额定标准,减少电能消耗。项目运营后依托智慧园区微能源网平台,对园区的用电量进行分项计量,实时监控用电量,及时发现超额用电情况后采用积极措施进行整改,并建立了能耗自动计算程序,实时观察整个园区的能耗指标。对园区的集中能源站进行实时优化运行调节,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价值。

生态设计

本项目的首要创新点来自于对清洁能源利用的持续探索以及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深度考量,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的自身电力技术优势,为园区成功构建了以电能为基础的局域能源互联网。局域能源互联网由8+1个子系统构成,包含光伏发电系统、基载冷水机组系统、光储微网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冰蓄冷空调系统、蓄热式电锅炉系统、太阳能空调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和能源网运行调控平台子系统。该项目以电能为中心,通过大容量规模化应用太阳能、储能、地热能、双蓄等可再生能源与需求侧管理技术,实现能源的多点接入和网络共享,有效完成能源服务的智能互动。年电能替代量792.2万kWh,节约标煤3168.6吨,减排二氧化碳7897.8吨。在能源清洁低碳和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局域能源互联网项目运行成果显著。

 此外,项目依托智慧园区综合决策管控平台,全面集成智慧楼宇、智慧能源、智慧环境等弱电子系统,将园区打造成透彻感知、泛在物联、高度融合、智能联动的智慧服务型创新园区,实现“高效率安全运营”、“高质量精益办公”、“高品质舒适生活”。智慧园区综合决策管控平台实现对各子系统的全面集成和智能联动,营造安全高效、智能互动、绿色健康、舒适便捷的办公及生活环境。

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015年6月,国网客服中心建成投运局域能源互联网,通过能源网运行调控平台实现了园区能源系统的统一调控、综合分析和优化运行。基于最初的调控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调度计划生成后,只能按照计划执行,不能根据实际运行环境温度、冷热总体平衡、以及运行中的突发事件对计划进行及时调整,自适应纠偏能力较差;二是调控计划只能对各能源子系统进行调控,不能对主机和二次泵进行启停控制,调控精度低;三是主机控制仍然依赖于本地控制系统,不能完全通过能源网运行调控平台控制主机设备运行,能源综合协调优化控制能力较差,不利于经济运行。
为实现各能源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控制,达到能源系统精细化运行的目标,第一,增加自适应调整控制策略,实时纠偏。一是按日前调度计划执行后,根据实际运行时的天气情况和系统负荷状况,实时调整各子系统投入的主机数;二是将园区用户侧用能情况作为控制变量输入,以需定产,实时调整生产侧设备出力功率和设备启停台数,实现闭环控制。第二,实现精细化分层协调控制。运用分层协调控制技术,搭建运行调控主系统层、协调控制层、能源生产就地控制层三级控制体系,将就地控制层细化为系统层和主机设备层。

能耗

  • 470,76 kWhpe/m2.年
  • 574,61 kWhpe/m2.年
  • 188,04 kWhfe/m2.年
  • 暖通空调:66.68kWh/㎡/a
    一般照明插座设备:73.13kWh/㎡/a
    一般动力设备:37.27kWh/㎡/a
    其他:10.89kWh/㎡/a

围护结构性能

  • 0,57 W.m-2.K-1
  • 屋面:0.5W/ m2﹒k;
    外墙:0.57W/ m2﹒k;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1.06W/ m2﹒k;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楼板:1.27W/ m2﹒k;
    外窗:2W/ m2﹒k
    本项目围护结构性能良好,在设计之初便以提高热工性能、隔声性能为主要目标,施工建设阶段按照设计图纸严格执行,采用高性能轻质保温材料保障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屋面主要应用的保温材料为泡沫玻璃、泡沫混凝土;外墙采用保温岩棉板;地下室外墙、楼板地面采用阻燃型挤塑聚苯板、高分子防水涂料;外挑楼板采用自带防水透气膜成品岩棉板;外窗采用双面涂辐射膜6+9A+6+9A+6中空玻璃。

  • 0,20
  • GB/T 7106-2013

  • 3,00

实际最终能耗

    181,06 kWhfe/m2.年

    2 020

系统

    • 独立电锅炉
    • 地源热泵
    • 太阳能热水系统
    • 冷水机组
    • 地源热泵
    • 自然通风
    • 单向流新风系统
    • 太阳能光伏
    • 太阳能
    • 地源热泵
    •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
  • 3,71
  • 本项目位于天津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春、秋季节以西南风或东南风为主,冬季盛行西北风。基于以上气候特点,建筑朝向统一设定为南北朝向,与当地最佳建筑分布朝向基本符合,可有效避开冬季主导风向,且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有利于自然通风。园区内各建筑体形系数符合节能要求。在过渡季和夏季主导风向情况下,各主要功能房间均能形成较为良好的贯穿式自然通风;各主要人员活动空间内部通风状况均良好,有利于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和人员健康;从整体而言,本项目建筑总平面布局和建筑朝向通过合理优化,可以在过渡季和夏季较好地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
    除此之外项目在设计时引入中庭设计,有利于建筑更好地实现室内通风,引导气流组织内部循环;同时外窗加设的自动遮阳装置在保障自然通风效果的同时可进一步实现对室内光照强度和日照辐射强度的调节作用,改善室内热湿环境,降低空调能耗。

智能建筑

    智能化系统:项目设置有完善的智能化系统,包括综合布线、有线电视、信息发布、安全防范、自动报警、建筑设备管理、物业运营管理等数十个系统综合而成,并建设有统一的智慧园区管理运维平台,可以统一调度、分析、管理园区各类设施设备。以智慧园区综合决策平台作为智慧园区的大脑,整个决策平台共包含43个智能化子系统,通过部署17000多个监测点,可分析、诊断和处理现场各类感知信息,有效融合园区内弱电、生产、信息管理、智能提升等业务系统。目前,智慧管理平台共产生联动配置3373次,智能控制178543次,健身预约11082次,已形成全方位、多维度数据汇集示范效应,为园区精细化管理、精确化保障、精准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楼宇控制系统:本园区楼控系统主要包括新风机组集中监控系统;空调通风集中监控系统;室内温湿度CO2采集系统;排风、给排水设备集中监控系统;风机盘管联网温控系统;建筑能效管理系统。可通过空调通风集中监控系统、室内温湿度采集系统以及与新风系统联动的二氧化碳监测装置实现对园区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随时调节项目暖通空调及新风系统的运行策略,达到自动调节湿度,空气净化启停控制的功能;同时,项物业管理部门制定有定期的空调系统检测与清洗计划并按时实施,保证建筑内部的空气调节系统运行流畅。
    计量装置:本项目设电力能源管理系统,用户变电所及低压总配电柜馈电回路设置多功能电能表,采用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组成电能监控管理网络,对用电负荷实行分类,分项计量,作为物业收费考核使用;楼层照明、插座配电柜按建筑功能分区设置计量表计,作为物业考核使用。

    在国网客服中心北方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针对园区的能源供应需求,传统的能源供应方案存在多方面的弊端: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不同能源供应系统彼此独立,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设施利用率和能效低;能源供应智能化水平不足,冷、热、电等供应缺乏协调和有效控制,导致主要依靠人工,自动化程度低、运行效率低、费用高;能源供需不平衡,导致以需定产能力较弱,造成供应过剩或不足等。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原则,坚持最大资源禀赋原则,从能源结构、能源利用、能源调控、能源服务四方面规划设计,研发并建设局域能源互联网,实现清洁低碳、集约高效、多能源优化调控和综合供应。
    局域能源互联网是以电能为中心,灵活接纳多种可再生能源,广泛集成能源流、信息流和业务流,实现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协调控制、优化运行,形成分布接入、需求感知、泛在物联、网络共享的能源互联网。国网客服中心北方园区局域能源互联网以电能为唯一外部能源,规模化高效应用区域太阳能、空气热能、地热能共4类可再生能源,全面集成园区8种分布式能源转换装置。其中,可再生能源利用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1009kWp)、地源热泵系统(制冷量4900 kW、制热量4922 kW)、太阳能热水系统(制热量1411kW)、空气源热泵(制热量1932kW);蓄能调节利用包括冰蓄冷系统(制冷量7737kW、制冰量为5416kW、蓄冷量10000RTh)、蓄热式电锅炉系统(制热量6568kW、有效蓄热量88GJ)、储能微网系统(储能容量50kW*4h);常规节能利用包括基载冷水机组(制冷量2461 kW);同时引入光伏发电树、发电单车、发电地砖(国内首批应用于工程实践)等新型清洁发电装置;按照“调得起、控得住、调得准”原则,部署了综合能源运行调控平台作为调度控制中枢,通过调峰调蓄、优化调度、协调控制等运行策略,以需定产,实现对园区冷、热、电、热水的统一调度、综合分析和优化管理,保障能源供需平衡。
    以电能为核心的园区智慧能源微网的创新理念与技术体现在园区能源系统的架构设计、能源供应模式、多能源协调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
    1、理论创新
    1)建立了以电能为中心、多种能源互补协同的局域能源互联网架构模型,将电力系统母线概念加以扩充,根据传输介质和电/冷/热/热水需求特征,构建能源母线结构模型,便于各母线节点功率平衡关系的描述。
    2)实施了局域能源互联网日前调度计划与小时级纠偏相结合的多目标优化策略及分层协调控制技术,开发了局域能源互联网运行调控平台,实现了综合能源系统以需定产、智能协同、优化调控。根据冷热源特性,结合用户需求、负荷预测、产能预测、历史数据等,按照经济最优、绿色最优、综合最优的多目标策略,形成24小时日前调度计划,每天23点由系统自动下发;并在日前调度计划基础上,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小时级自动纠偏。
    3)提出了由局域、子系统、设备、环境四大类148项指标构成的局域能源互联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实现了对局域能源互联网的客观评价。
    2、技术创新
    研发了局域能源互联网运行调控平台,实现对冷、热、电、热水等多种能源负荷预测、运行优化调控、在线监测、运行分析及系统全生命周期运行维护。
    3、商业模式创新
    提出了以电能作为各种能源间转化和交易的核心,实现园区能源系统的统一运营管理的商业模式,能源公司可为园区提供一体化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增值服务。这种模式改变了中国普遍采用的按能源类别(天然气、电网、供热等)设置能源公司分别进行管理的模式,使能源系统的管理和运行更加高效。
    本项目成果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园区和新型城镇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解决方案,所提出的商业运营模式可以实现投资者、运营商、政府以及用户的互利共赢,对能源企业、用户或第三方企业的投资及合作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争取资金支持或公私伙伴关系投资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国网客服中心局域能源互联网项目的成功建设运行,获得了不少殊荣。项目经过专家组鉴定,认为项目在局域能源互联网典型架构模型描述与建模方法、综合能源系统协调优化控制、局域能源互联网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成果具有创新性,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项目获得APEC能源智慧社区最佳实践奖银奖、中国电力创新奖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8年9月,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授予国网客服中心首例“APSEC国际培训基地”称号,先后接待APSEC 各经济体代表、第八届中国国际供电会议成员、孟加拉国电力行业官员研修班、华北能源监管局等国内外专家、同行约3000人次,受到高度认可。

    项目自运行以来,园区借助智慧园区APP移动客户端,提供了了直接面向用户的更为便捷的办公、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互动服务,用户通过在手机上安装园区服务管理应用“掌上园区”APP,实现对园区运营信息的接收、查看、控制、预约、保修。与园区管理系统后台进行互动,实现了各项信息的便捷发布,提高了用户对园区日常运营控制的参与度,根据智慧园区APP评价调查,园区内大多数员工对园区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品质均非常满意。

城市环境

公共交通:本项目现场地出入口周边设国电客服北方园区北门公交站及国电客服北方园区公交站,其中国电客服北方园区公交站有2条公交线路途径本站。与此同时,为满足员工乘坐地铁的需求,项目特设接驳地班车,可接驳往来空港地铁站和园区的员工。员工还可通过自助形式进行班车乘车报名、查看乘车路线、查看班车人数统计,并且可以对班车服务进行评价与投诉。

配套服务设施:作为综合性服务园区,本项目建筑功能集合多种公共服务种类,研发楼十具有餐厅、休息、健身场馆及阅览室;研发楼四具有大型餐厅和集汇报、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厅。

绿色园区:为将自然景观更好地结合于人工建筑,项目场地内建设大量的绿化景观,场地内绿化率达41%,采用乔灌草的复层绿化种植方式,主要种植雪松、国槐、碧桃、紫丁香等90余种植物。并融合多种绿化形式,研发楼一采用具备自动滴灌系统的室内垂直绿化,研发楼七、八、九室外墙面种植爬山虎,起到降低立面夏季温度、净化汽车废气、美化环境的综合作用;同时室外的大面积景观水体不仅丰富了场地环境,而且起到改善场地微气候、提高场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功能。项目室外雨水系统设计结合整个地块雨水利用综合考虑,采用丰富的海绵城市设施,包括透水混凝土地面、下凹式绿地、雨水蓄水池、景观水体等设施,屋面、广场雨水经弃流后进入雨水收集系统,处理后用于室外绿化浇洒、道路冲洗等。道路雨水优先引入下凹式绿地,减少市政雨水管网排水压力。同时园区采用智能灌溉系统,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系统。通过在智慧园区内部署智能灌溉系统,按时、定量自动对园区绿化带进行水量补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节约用水。智能灌溉系统可选用自动灌溉、定时灌溉、手动灌溉等模式,亦可进行更复杂的精准灌溉,根据植被类型设定灌溉上限和下限,自动启停灌溉作业。

地块面积

149 880,00 m2

公共绿地面积

1 860,00

停车场

项目结合本园区定位、实际使用功能、员工工作形式,实施了符合实际需求的停车模式,在研发楼五至九设置有含遮阳雨棚的非机动车停放处,共计2160个,地下一层和地上设置有2597个机动车停车位,均满足天津地区规范限值。机动车车位包含电动车充电桩、大巴车停车位、专用车辆停车位,并预留机械式复式车位的施工条件。人均非机动车停车位约0.6个/人,机动车停车位0.7个/人。
停车场入口处通过车牌识别确定是否允许车辆进入,进入停车场后通过剩余车位提示和停车路线指示进行车位引导。同时园区内停车场联通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决策平台,员工可通过智慧园区APP,实时查看停车位信息。

产品

    发电地砖

    源博士科技

    发电地砖通过将收集行人踩踏产生的压力带动砖内的蓄能齿轮,齿轮的旋转通过电磁感应将动能转换成电能,部分被收集起来用于地砖自身系统工作,剩余大部分电能即可直接用于其他用途,或者可被储存在电池当中,以便用作其他用途。

    本项目采用的创新型电气设备和雨水收集设备,均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原则进行采购,所选产品性能参数、安装方法、质量品质及使用感受均受到设计方、建筑工人和使用者的良好评价。在园区运营期间内,所有产品均未出现因产品质量原因造成的使用问题,充分契合园区高效化运营、高质量服务的管理宗旨。特别是园区内发电地砖、发电单车和光伏树等这样的创新型绿色先进科技设备,为使用者同时带来了新鲜的使用感受与观赏趣味性,并同时起到了向园区使用者、参观人员宣传绿色生态理念,倡导绿色生活的科普教育意义。


    发电单车

    上海尚昊

     http://shshanghao.cn.b2b168.com/

    通过使用者在单车上进行骑行运动,车轮转动带动发电机滚轮转动,高速旋转,由机械能产生电能,最终发电,经与园区用电管网连接,一部分电能可就地消纳,另一部分可存储至园区电力系统。


    光伏树

    天津电力公司

     http://www.tj.sgcc.com.cn/

    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各种仿生树相结合,形成各种功能组合的多用途发电装置,是对传统光伏发电系统的深化运用。且根据场景和需求不同,可设计为不同形状和颜色,同时,兼具发电、智能控制、环保、美观、实用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其他智慧设施综合提升所属场景的科技和智能层次。


    雨水回收系统

    中国机房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zgjfgs.com

    以有效收集雨水又可以合理节约成本兼顾系统的雨水预处理、雨水蓄水、雨水深度净化、雨水供水、补水和系统控制。采用大量新型专利、专业装置,材料,可以方便地解决雨水收集中特殊问题,如弃流、蓄水、供水等。收集设计中尽可能避免电气设备的使用,更多利用雨水自流的特点完成污染物的自动排放,净化、收集,做到真正节能、环保、高使用寿命、低成本的特点。整套系统都由雨水控制器进行控制,完成收集、净化、供水、补水,安全保护等功能。

建设及开发费用

  • 43 750 000,00 ¥
  • 27 380 000 ¥
  • 177 216 000 ¥
  • 8 500 000 ¥

预估年度能源账单(所有能源)(¥)

  • 33 696 700,00 ¥

水管理

  • 284 280,00 m3
  • 283 525,00 m3
  • 754,86 m3
  • 生活饮用水水质与控制:生活水箱、地下消防水池、屋顶消防水箱设置水箱消毒装置。水池水箱和所有生活管道安装毕后均应按规范进行冲洗消毒。水箱应设通气管、溢流管、放空管,同时这些管道管口应假设18目不锈钢防虫网罩,防止生物进入水池。水箱应设检修人孔,检修人孔应加盖,孔盖应带锁。水箱溢流排放孔排水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对供水管假设防污隔断阀以及管道过滤器。埋地管道外壁应做加强防腐层。
    非传统水源水质与控制:中水水箱设自洁消毒装置。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室外绿化区域雨水地下渗透不直接排放,弃流后的屋面雨水回收至雨水回收泵房,弃流的屋面雨水及道路雨水直接排入基地雨水管网,经汇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本项目雨水回收范围为基地内除运营监控中心以外各单体的屋面雨水。雨水回用管道上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
    水质监测系统介绍:本项目物业公司设专门的给排水专项管理制度。凡属园区范围内的供水设施,包括管道、阀门、水表 设备等,一律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2、用户未经物业工程部部长批准,不可随意更改园区供 水管道及设备。3、用户如需在其专用区域增添水表或管路,应由工程部 专业监督安装。4、供回水管道及设备在使用中,如发生跑冒滴漏等故障,应及时关闭阀门并尽快维修。5、每月准确抄录水表读数,发现用水量异常,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6、当遇有跑水事故发生时,值班及维修人员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确认故障原因,立即关闭阀门,报告工程专业组主管组织抢修。7、工程专业组主管要定期检查供水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根据维保计划,按时完成设备的维修保养。给排水系统设备,包括水表、管道、阀门,卫生间设备、消火栓、污水井等,每半年进行一次周期性全面保养,并做好保养记录。1、维修人员每周对园区水系统管道井、公共区域卫生间等最少巡视一次,并做好记录。2、巡视时设施出现故障,应立即排除故障,如未能排除须做好临时补救措施后,立即通知主管派相关人员修理,并做好维修记录。巡视内容:管道控制阀门、管道保温、水表井卫生、污水井卫生、卫生间设施等是否完好操作灵活、是否有漏水、锈蚀、损坏现象。4、巡检工作是及时发现设备、设施缺陷,掌握设备状态、状况,确保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各巡检人员必须按规定的巡视内容、检查项目等认真执行、做好记录。5、巡检人员在巡视完毕水表井、污水井、消防井后,应及时将井盖盖好。

室内空气质量

    建筑室内CO2测试浓度(mg/m3):941.1mg/m3

    建筑室内甲醛测试浓度(mg/m3):0.41mg/m3

    建筑室内TVOC测试浓度(mg/m3):0.34mg/m3

    建筑室内苯测试浓度(mg/m3):0.11mg/m3

    建筑室内PM2.5测试浓度(μg /m3):45μg /m3

    污染源控制方法: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本项目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域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餐饮厨房的油烟排放系统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证操作期间按要求运行,确保油烟净化设施去除效率满足要求,排放废气中油烟最高浓度小于2.0mg/m³;经营性公建在设计中预留油烟排放通道,油烟可以通过预留排烟竖井引导建筑屋顶排放。考虑到日后使用过程中对员工健康的影响,本项目施工建设及装饰装修过程中均采用安全无污染的建设、装修材料。

    净化措施及监控系统:项目新风系统自动调节湿度,具有空气净化功能;同时,项目研发楼二三的客服区域人员集中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有与新风系统联动的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装置,在确保室内卫生达标的前提下,减少新风量,节省了处理室外新风的能耗;物业管理部门制定有定期的空调系统检测与清洗计划并按时实施,保证建筑内部的空气调节系统运行流畅。空调系统在风管、回风口等部位设置空气净化装置,用以除尘、灭菌、分解有害挥发性气体并消除异味。与此同时,本项目智慧化办公服务内容包括信息发布、办公协同、办公环境管理、移动服务、卡务管理、基础资料管理。其中环境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二氧化碳浓度、气象参数等信息,自动调节室内的温湿度、新风量,为员工提供绿色舒适的工作环境。

健康與舒適

    一月份室内平均温度:20℃          室内平均湿度:50%

    七月份室内平均温度:26℃          室内平均湿度:65%

     

    热湿环境控制措施:本项目考虑员工室内热舒适健康,在室内各主要功能房间均设置环境监测设备(如: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对办公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时,通风系统启动通风;当室内温湿度超过舒适度限定值,暖通空调系统自动调节空调温度,提升员工办公的舒适度。

    建筑使用者对于热舒适的满意度:项目实际运行稳定后,对使用者进行了使用者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根据《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2012编制,调查内容包括背景(人员性别、在职时间、工作时间、年龄)、个人工作间位置、热舒适、室内空气品质、照明质量、声环境质量、建筑清洁度及控制系统共8方面。统计结果显示综合满意度为88.1%,总体来说,使用者满意度较高。

    941.1

    一月份室内平均温度:20℃ 室内平均湿度:50% 七月份室内平均温度:26℃ 室内平均湿度:65%

    本项目周边道路均为交通次干线,过往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建筑运行期间,主要噪声源包括地下地源热泵系统及地下给水泵房内水泵、空调机房、电梯操作间等室内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以及油烟风机、冷却塔噪声。项目采取一定降声减噪措施,为各建设单位安装中空双层玻璃,在地块周边设置大面积的灌木等立体绿化,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强噪声设备安装消声装置、设备加装反震软垫、设备间做隔声处理等措施消减使用期间设备噪声,减少对周边产生不利影响。为保证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本项目合理进行平面布局,减少相邻噪声影响。能源站等噪声源较大的设备布置在地下层专用设备间内。泵房楼面采用减震楼面,采用隔音内墙,减少噪声对办公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换冷机组、换热机组、空调机组、风机、水泵等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用隔震措施、隔声与吸声处理,机房门为防火隔音门。根据对外窗针对低频、中频、高频的噪声隔声量的分析,并结合室内吸声的考虑和室内空调噪声的影响,室内噪声值在关窗状态下昼间为41.64dB(A)、夜间为33.14dB(A),满足办公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不大于55dB(A)的要求。

温室气体排放

  • 118,00 KgCO2/m2/年
  • 《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规程》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 1 067,00 KgCO2 /m2
  • 50,00
  • 1 185,00 KgCO2 /m2
  • 《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规程》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https://www.construction21.org/china/data/sources/users/284/20210325081440-zzzzzzzz.docx
PDF
 绿色生态园区、绿色能源园区、绿色服务园区、绿色智慧园区

分享 :
授权者

昱婷 陶


其他案例研究

更多

比赛/评选